价保」失灵?无数人组团向天猫、京东讨说法……
2022-11-17 12:45:19
  • 0
  • 1
  • 0
  • 0

双11的战线越拉越长,上游参与者也越来越多,平台商家为了揽客,这几年「价保」「一件退差价」似乎成为双11的标配。

尤其今年双11各大平台不约而同的将「价保」作为了宣传的重中之重,以来打消消费者的顾虑。


比如淘宝天猫升级了价保规则,对从以往付款后15天内价保,改为付款日/付尾款日至11月11日活动结束后15天内全程价保,最长价保时间从15天延长至27天;

天猫还同时承诺,双11期间平台会积极监管商家“先涨价,后降价”的行为,如果发下不整改,将无法参与活动……

京东则同样宣布,今年双十一,消费者购买带有“30天价保”标识的商品,可自当日起30天内任意时间通过享受价保服务,且在价保周期内可以多次申请,价保时间可延续至“双十二”。

看上去诚意满满,消费者似乎真的可以放心大胆的下单,一旦买贵,找平台退差价就是了。


然而为期十多天的双11,围绕保价这个服务,一个接一个的暗藏套路被曝光;

为了规避平台价保策略的套路之外,双11刚结束,平台所谓的价保也接二连三的翻车了。

这两天,无数人在网络上组成浩浩汤汤的维权大军,声讨平台不作数的「一件退差价」承诺。

比如在黑猫投诉集体投诉板块,价保相关的投诉有着霸榜的趋势。


小柴在黑猫投诉集体投诉板块随手滑动了下页面,目前,最热的前三条都是和双11不退差价相关的,而后面更是占据了近一半。

从这个投诉量来看,事前口口声声的一口退差价,如今显然已经变成了一场巨大的灾难。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我们具体来看。

有消费者表示,双11期间,31日晚间,天猫黑消费者发出550的购买苹果手机的苹果优惠卷,但是到了双11当天,则优惠券变成了750元。

按照消费者的理解,这里面的200元差价,应该是可以享受一家退差价服务的。但当消费者提出价保要求后,却被平台拒绝了。消费者则认为这是欺诈。

他表示:双十一这种活动不告知具体优惠力度,直到后面才突然降价,存在欺瞒消费者的行为,并且因为不正当的价格竞争使商品降价并不提供价保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消费的知情权。


目前该案例投诉量仅在黑猫投诉就已经达到了800多条,消费者投诉的情况大体相同,且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天猫尚未对此事作出回应,以及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在投诉评论区,消费者纷纷打出「退差价」的关键词,寻求关注。


另一起关于京东的集体投诉案例中,有消费者表示,在京东购买双11的预售产品初普奇迹美容仪,31日购买价格3538元,但到了双11当天,商家又推出以旧换新的活动,就可以享受430元的优惠,价格降至3027元。

直观来看,新的活动增加了以旧换新,那么参与以旧换新拿到更多的优惠也是理所当然。但消费者质疑的地方在于这个「以旧换新」存在猫腻,即消费者就算拿一个吹风机这样的小家电就能换新,享受优惠。


且消费者同时表示,活动更新,剥夺消费者对双十一活动的知情权。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去申请价保,但平台撤掉了双11当天的430元优惠价,价格又变回了31号的价格,也就意味着无法进行价保。「联系官方平台,他们承认活动事实,承认低价事实,但拒不赔付!」

这一案例,目前在黑猫投诉平台的投诉量也达到了近60条,消费者纷纷要求京东退差价。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也不难发现,平台所谓的价保策略翻车,主要是因为双11战线拉长,预售次数增多,导致每次预售的活动优惠力度不同而产生了差价空间。

而为了规避平台的价保政策,商家们耍起了小心机,比如先涨价再降价;再比如换个换链接,或者推出新的活动,或者类似以旧换新……

在此前的文章中,小柴也说过,商家规避平台的价保策略有一万种无懈可击的方式,而平台不想兑现承诺,也有一万个无懈可击的理由。


但从价保翻车来看,如今的双11越办越吃力是肉眼可见的,在过去的双11,平台和商家冲刺只有一两天,而如今,从10月下旬开始到双11当天,要经过多轮的预售。

而多轮预售,要去不断的激活消费潜力,就要不断的推出活动与福利,这显然与所谓的价保服务存在一定的矛盾之处,因为新的活动,如果比上一次活动的优惠力度小,显然是卖不动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商家要么就按照规则给前一批用户退差价,要么就耍手段规避价保规则,然后各种暗藏套路就被滋生出来了。

比如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先涨价再降价。对于一些价格并不是很透明的非标品来说,这一招谁用谁管用。

根据北京日报报道,王女士在一家电商平台上看上了一款意式极简床头柜,售价374元。11月9日,当她下定决心准备购买时,发现售价已经涨到769元,6天足足涨了一倍多。


如果消费者没有之前了解过这个价格,然后用涨价后的价格下单了,本人肯定觉得薅到羊毛了,当然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商家显然借助双11的流量,薅到了消费者羊毛,不仅销量大增,而且利润也大增。

当双11结束,这款又会以新福利、新优惠、或者新连接的方式重新低价上架,想保价,那显然不太可能。

此外,再如下架链接这一招。据媒体报道,有消费者表示,其通过某直播间购买了一款原价1440元的某品牌护肤品,当天页面显示到手价为1240元,在定金、各种优惠之后,她实际花费1078元就买到了。

但随后,该品牌旗舰店又上线了一样的产品,价格降到了888元,比自己的订单金额便宜了352元。但在其申请保价的时候,发现原来的链接下架了。


在先涨价再降价以及下架连接之外,规避价保政策,商家还有更绝的路数。

假如你发现你买的东西降价了,开开心心的去申请退差价的时候,客服就会和你说,当时你收到货的时候是不是有赠品,退差价,赠品的价格也要算在里面。


而赠品这种东西,显然是商家为了后续的降价事先准备好的后路。

而这一点,在平台密密麻麻的价保规则中,也写清除了:订单中的赠品发生变化时,会扣除相应赠品金额后进行价保……

还有消费者表示,商家靠一分钱的赠品,绕过了平台的7天价格保护规则。

在这起案例中,该消费者表示,其苹果京东自营旗舰店里,买了一只苹果13手机,使用了商家的300元优惠券后,价格是5899块钱,过了几天发现发现它价格降了300块。


然后该消费者找京东申请价保,最初被拒绝了。理由是商先生前后两次下单,商品不一致,第二次下单多了一项苹果保修服务,价格是一分钱,而原价要一千多块钱。

不过据了解,该事件引起关注后,京东给这位消费者退回了差价。

除此之外,还有比如前X名下单享受半价、抽奖等等。也就是商家想通过降价获得更多的销量,但又不愿意给之前的用户退差价的情况下,商家就改变销售方式。

比如将正常的销售方式改为抢购,并推出前X名下单享受半价的活动,然而事实上,消费者并不需要抢,到时候这个半价也会成功下单,但平台又有了新的解释权,就是这个价格是有限的抢购订单价,事实上,我们的商品并没有降价。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这样的套路不胜枚举,或者说卖家们还可以持续创新出更多的套路。

但不可否认的是,所谓的价保在很多商家眼里,就是一种营销工具,对消费者来说,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摆设。而唯一的保障就是,商家想不想退差价的问题,如果不想,他们可以给消费者的任何一个理由,都能无懈可击。

小时候,买方便面吃,看到包装上的图案,馋的孩子口水直流,打开包装才发现,除了面饼,什么大肉块之类的全都没有。后来才知道,方便面包装上的图案,清清楚楚的写着:仅供参考。


如今的电商平台价保,消费者领会到的意思是,同一品牌,同一商品,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了降价的情况,那么差价就会退还给消费者。

但现实却告诉我们,消费者领会的意思,只是消费者自己领会的意思,因为背后兑现承诺的门槛,平台和商家都是能自由调节高低的。

话说回来,如今的双11,不仅让消费者疲惫不堪,充斥着各种套路,更关键的是,消费者或许并不能拿到更多的实惠,这样的双11,存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呢?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